摘要:居住在朔州市山阴县城和周边的居民经常这样说:“现在的道路变宽阔了,两旁的绿植也是多种多样,和以往相比,城市功能有了明显提升。”“我们选择来山阴县投资,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好客,还有县里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,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前景”。近期来山...
居住在朔州市山阴县城和周边的居民经常这样说:“现在的道路变宽阔了,两旁的绿植也是多种多样,和以往相比,城市功能有了明显提升。”
“我们选择来山阴县投资,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好客,还有县里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,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前景”。近期来山阴县考察走访的客商谈及在山阴县投资时,发出这样的感叹。
“我们住了好几十年的老房子,早些年就成了我们心头的烦心事,没想到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后,一下子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。太好了。”近期,我们走访了老旧小区改造的住户,大家表示非常满意,说这件事是为大家办了实事。
走进现在的山阴县,道路变宽阔了,绿植变多了,城市配套设施更完善了,正在进行的城建项目正在加紧施工。未来,这里还将激发出更多的新型产业和项目,为山阴这座古城注入更多的“新鲜血液”,文旅相融合,产能多样化,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希望之城正出现在人们面前。
打通城市“大动脉” 铺就幸福“民生路”
近年来,山阴县先后实施了道路改造、园林绿化、老旧小区改造、县域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等,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服务功能不断增强,全县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,唱响“以人为本,共建绿色家园”的主旋律,山阴县开展了洪涛大街东延线道路建设,中商街、山水大街道路改造工程,同时大力实施景观绿化工程项目,先后对西二环道路、同太路县城段、洪涛街、动车站沿线等道路开展了绿化提质改造,新增绿化面积360亩,整理提升绿化面积230亩,沿途建设城市驿站、亭廊等休憩设施、设置服务点、指示牌等。城市面貌得到显著改变,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。
山阴县全面实施“两下两进两拆双修”专项整治行动,打好“九场硬仗”,累计完成强弱电管线、移动光缆下地25.6公里,广告下墙1100块,小街小巷改造及破损路面修复和修补17条,新划机动车停车位1600个。府东街跨线立交桥、西二环等建成通车,打通了县城的“主动脉”,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。新增县城供水输水线28公里,新建备用储水池两座,日均供水量达1.7万立方米,实现输水线“双管”运行和供电线路“双回路”,有效解决县城用水用电问题,城市形象大为改观,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。
围绕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”目标,完成世纪大道、集白线等14条路网工程,韩原线山阴动车站建成投入运营;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543公里,县乡公交线路由23条增加到35条。县城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570万平方米,覆盖率达到72%,煤改气用户达到9800户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243个村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,3个建制镇21个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,完成农村改厕8000多户,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51个。
为了让这里的天更蓝、环境更美,山阴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,实施8个城中村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改造工程,建设管网72公里、换热站12个,新增县城集中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,覆盖居民6129户。
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生活质量得到提升
看一座城市发展程度,首先要看居民生活幸福度满意度高不高,居民的居住环境、出行条件等恰恰成为衡量标准,也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。如何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,山阴县坚持从破难题、补短板着手,从根本上破解人们心中的顾虑。
去年以来,山阴县先后对一些设施老化、配套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,目前,共对25个小区的1300多户居民住宅楼进行了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三大块改造,改造的项目有外墙保温及外墙和楼道粉刷、暖气改造、地面硬化等。
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,山阴县陆续分批安置了共2000多户5000多居民搬迁到玉马小区,搬迁居民分别来自马营乡和玉井镇两个山区乡镇的村民,村民们从大山深处来到了生活设施方便的县城,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生机和活力。
“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。”近年来,山阴县大力实施城市“换血改造”行动,努力补短板、抓落实,为优化城市结构,提升城市品质,不断向更高的水平看齐。
打造开发区“主战场”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
一座城市,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,有了经济提升,城市水平才能进一步发展。为了不断发展壮大新型产业,山阴县依托资源、区位、产业优势,扎实开展精准招商、以商招商、以业招商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,全方位提升产业链条的能级和质量。按照产业链设计招引行业内的“头部企业”,先后引进泰玻、恒科、赢胜等“头部企业”,通过放大“链主”“链核”吸附效应,吸引关联企业补齐“产业链”、形成“产业群”。积极发挥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的招商模式,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。在疫情期间,还通过视频对接、网上洽谈、线上服务等方式,推动招商引资不断提档升级。
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,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。近年来,山阴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,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、难点问题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,加快经济建设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,先后引进煤基、钙基新材料、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。
开发区“三制”改革全面完成,“三化”改革有序推进,“承诺制+标准地”和管运分离改革取得积极进展,产出强度达到238.4万元/亩,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主战场、主阵地、主引擎作用更加明显。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,大用户直供电企业达到82家,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5600万元。
桑干河湿地公园 生态建设华美转身
今年山阴桑干河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,这标志着山阴县在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上,取得了重大成效,生态建设实现了华美转身。
桑干河湿地公园位于山阴县城东南部,规划面积859.32公顷,湿地面积550.24公顷,在桑干河湿地公园周边,相继建成植物园区、湿地涵养区、边塞文化区、王阁老墓景区等区域,建有百鸟园、烽火台遗址、文魁塔、正阳湖等景点,水体、河滩、草甸、灌丛、林地、耕地六类绿化结构层初步显现,园内10多处建成景点将历史与人文有机结合起来,形成一座古色新韵的园林景观,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在山阴大地上,桑干河宛如一条玉带闪闪发光,它像母亲一样哺育着沿河的24万山阴儿女。近年来,山阴县高度重视桑干河生态建设,重点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,以提升水系水质为核心,坚持标本兼治、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、水生态修复,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品位。
“绘制”山阴蓝图 打造人人向往的城市
为提升产城融合发展速度,山阴县围绕打造“晋北高质量城镇圈”的具体要求,高标准规划“两轴两水两脉四区一厅一中心”的城市建设“路线图”,建设图书馆、档案馆、博物馆、会展中心等一大批地标性场馆,全力打造“城市会客厅”。加快市区同城化步伐,高质量推进高铁站、机场连接线、河阳大道南延至洗朔线等重点项目,“区域副中心”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,围绕“一核一带两翼”产城发展格局,谋划布局商贸、金融、会展等现代产业,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。
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山阴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,务实肯干的作风,奋力向前的冲劲,用心用力用情补齐城市建设短板,全力打造“灵秀古城”、建设“新韵山阴”,努力打造一个“山阴人自豪、外地人向往”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。(李梅)
(责编:褚嘉琳、马云梅)